喜劇演員要紅之前的五道障礙

加恩
Jan 4, 2021

--

這篇文寫起來怎樣都感覺有點負面,但這並非我意。先指出障礙用意在讓有心經營者可以安然下莊

脫口秀、站立喜劇、單口喜劇,任何靠講笑話、演出喜感橋段賺取個人收入的人,我們稱之為「喜劇演員」。在2021年的今天如果你是做表演的人卻不擅長經營個人品牌,我們稱之為「即將被淘汰的那群人」,或者電視藝人。

「個人品牌」(Personal Branding) 是現在所有表演者、樂手、藝術家、小型商家、接案者、平面設計師、剪輯師等等都要面臨的挑戰,喜劇演員更是如此。那,身為喜劇演員怎麼經營個人品牌?我覺得這問題得從反面來問:

喜劇演員經營個人品牌時,會遇上哪五大障礙?

笑話梗圖也是喜劇演員常用的網路材料

喜劇演員產片量要如何跟上人家youtuber,一直是一個問題。

1.笑話不能隨時放上網。
關於「把作品放上網路」這件事,音樂人可以,畫家可以,咖啡拉花師可以,但喜劇演員的笑話比魔術表演還脆弱。同樣笑話只要出現第二次,就不好笑了。跟音樂人最受歡迎的往往是老歌剛好相反。

意思是說,喜劇演員的耗盡最多心力、最多時間的本業—寫笑話,其實不能隨意放到網路上當作經營個人品牌的材料。因為「把笑話放到網路上」意味著喜劇演員要「殺了」那個笑話,從此再也不在現場講它。

在美國平均一組笑話(以一個命題 Premise為單位)養成期是一年,在那之後笑話可以在現場使用約莫四~五年(只要你不斷地更換觀眾),也就是說,在喜劇演員剛出道的前五年左右,你很難有大量的笑話可以放上網路來證明自己有多好笑。

Jerry Seinfeld的笑話真跡,可能只有本人才看得懂

而台灣喜劇演員笑話的使用壽命可能不到半年(觀眾一下就刷完了)。所以其實是可以穩定更新笑話的,只是量絕對比不上人家youtuber週更日更來的多。

所以喜劇演員產片量要如何跟上人家youtuber,一直是一個問題。

可以的話,儘早想想自己二轉要結合什麼領域。

2.單純只是好笑的話,利基不明確
喜劇是一種真菌,在實驗室精心控制的環境(喜劇表演場地)可以單獨活著,但在野外就必須依附在某種生物體上。

任何生物體都可以:

喜劇X國際新聞=百靈果
喜劇X主持=黃豪平
喜劇X相聲=黃逸豪
喜劇X歷史=呂捷
喜劇X政治=韓國瑜
喜劇X時事=中天新聞…
(承認吧,喜劇演員怎樣做時事都比不過人家中天好笑。)

人家是掛著新聞台的YT娛樂頻道,自媒體怎麼比啊

因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好笑,幽默即便是一個精妙的藝術形式,在2021年的台灣仍然是不被欣賞的。單純宣傳自己幽默,那就與任何一個youtuber無異了,因為連賣冰淇淋都有土耳其人跟你PK搞笑,說真的很難只靠好笑打過別人啊…

若只宣傳自己是脫口秀演員,大眾很容易就把你當做舞台劇演員的一個小分支,或者把你當做現場主持人然後硬要你去演尾牙。請大家認清一件事:2019起飛的是夜夜秀不是脫口秀。大眾對於「脫口秀」的認知還非常幼稚(更別提「單口喜劇」正名化之事了),真的不要覺得脫口秀好像起飛了,在經營自己品牌的策略上就只有一條線「喜劇演員」。可以的話,儘早想想自己二轉要結合什麼領域。

Gary Gulman曾發起一天一則喜劇訣竅推特文的活動,持續一年整共366篇喜劇訣竅。非常推薦。

Gary Gulman的喜劇訣竅366大放送中也提到,寫笑話盡量往自己也擅長、或者正在嘗試學習的領域去寫。你在學潛水嗎?那寫寫海邊自潛妹子自拍的笑話吧;你在學釣魚嗎?寫寫魚類冷知識的笑話吧。喜劇不一定要依附什麼才能存在,但通常以某領域當主題,會長得特別好。

聽起來很理所當然的事,但卻是喜劇演員的痛點:我們都太習慣於現場、當下、立刻就得到笑聲,或者沈默。

3.經營個人品牌一開始毫無回饋,跟現場喜劇剛好相反。
經營個人品牌的前期是最黑暗的,可能一年內都不會有人看你的部落格、podcast或者你嘔心瀝血拍出來的影片。每隻影片我們上傳時都馬覺得這隻一定viral,飛黃騰達就靠它了,結果觀看數36。

經營個人品牌就是這樣:前期回饋極少,只能一年後再來評估這件事有沒有成,而這段時間都只能當興趣做。聽起來很理所當然的事,但卻是現場喜劇演員的痛點。因為我們都太習慣於現場、當下、立刻就得到笑聲、或者沈默(大部分時候)等回饋,回家後就馬上可以修正笑話。

但經營個人品牌卻是剛好相反,你發一篇文、一隻podcast不見得是內容爛,可能只是google演算法還沒認識你,所以你的產出沒人聽/看。在初期毫無回饋的情況下,能否堅持下去專注在產出的過程,就蠻吃演員的心理素質了。

關於心法個人最推薦的一本書

GaryVee、Seth Godin、Steven Pressfield這些講者、作家都是磨練心法路上的好幫手。這些人的podcast或書本有很多做個人品牌的心法與實戰技巧,非常值得研究。

喜劇的專業領域可以置入什麼聯盟行銷我是很懷疑,大概頂多就筆記本、筆跟麥克風了

4.變現能力困難
一旦個人品牌起來了,有非常多靠網路流量變現的方法:部落格廣告、業配、聯盟行銷、電子書、販售自家商品、販售網路課程…等。但你會發現喜劇演員這個專業領域,能做的除了賣票跟業配以外還真的不多…。

你要開網路課程教別人幽默感?先想想你自己是不是寫的笑話百發百中,別的喜劇演員是否真的信服。

沒有三兩三,大概沒什麼人敢開這種課

聯盟行銷?喜劇的專業領域可以推什麼產品我是很懷疑,大概頂多就筆記本、筆跟麥克風了。

除了販售自家產品(賣個人專場表演)跟業配,這兩者以外大概就蠻難了。如果你有經營部落格可以考慮部落格廣告、podcast可以考慮音頻業配。但任何網路變現的前提都是「個人品牌已經有不小流量」,才有議價能力可以談業配。

綜合上述所言,「喜劇演員」就是「難定位、中短期變現能力弱」,先天體質羸弱。隨便一個美甲師認真經營ig做一年,變現的成績可能都比喜劇演員好得太多(看看卡米地樓下開的是什麼)。除非你運氣就是爆幹好跟博恩一樣大奶微微一砲而紅,但那都是特例,往往不是你我。

喜劇的高風險本質,很有機會你在網路上建立了「這個人超好笑」的招牌,但哪天現場表演又陰溝裏翻船。

5.良率難保
就算是Kevin Hart,全世界身價最高的喜劇演員,也演過爛秀。現場殘酷,觀眾無情,即使你再怎樣紅,到頭來你還是得要證明自己好笑。喜劇是一種藝術與修行,只能在不斷的失敗與測試中打磨出笑話。Elon Musk如果認為他的特斯拉十台有兩台發不動,可能早就收一收重新設計了;但喜劇演員如果對笑話有八成的把握,那就差不多是可以辦專場了。

喜劇的高風險本質,很有機會你在網路上建立了「這個人超好笑」的招牌,但哪天現場表演又陰溝裏翻船。這些例子族繁不及備載,只是沒有放上網而已。

喜劇演員的失敗多到Youtube上一堆集錦

Jerry Seinfeld說過,喜劇是一種語言,做喜劇幾年的資歷,就是你在舞台上人格的歲數。做了五年喜劇,在舞台上你還不過是個牙牙學語的演員;做了二十年,舞台上的人格才剛成年,還乳臭未乾咧。

綜合上述五點,個人認為喜劇演員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難「靠經營個人品牌變現維生」的藝術領域,你想得到的任何一個冷門專家反而因為利基明確而比喜劇演員好經營,例如蜥蜴按摩芳療師

我不建議演員學美國新手喜劇演員放飛自我地全職做喜劇,畢竟人家是娛樂圈主流早已接納了站立喜劇的邏輯與操作,讓厲害的喜劇演員進軍主持界、電影界的機會都爆幹多,才可以這樣玩。如果你是對喜劇有興趣的新手,最好當然還是有個正職工作,下班來玩玩當興趣就好。
但如果你想認真經營這條路,你肯定會問這個問題:

幹,所以怎辦?

喜劇演員屌就屌在,即使困難重重仍然還是有人突破,一切努力血汗,就只為了講幹話。

怎麼辦?來看成功案例。有位紐約喜劇演員奮鬥10年,仍敲不到把專場放到Netflix、HBO、Comedy Central的機會,他一咬牙將花了兩萬五美金拍出來的專場切成小片段免費放上Youtube,並持續不斷產片,結果在2018、19年起飛,觀看率直接打臉任何一間大型製作公司。

他是怎麼做到的?請看這篇:

人稱喜劇行銷之神,Andrew Shulz。

--

--

加恩
加恩

Written by 加恩

💡 我是一位喜劇演員。我經營《書不起》電子報,每週二晚上九點半發一封創作相關書籍的深度書摘: chiukaun.substack.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