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空看書」的人,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許多人會說「我很忙,沒有空看書」。
這句話我聽一次揪心一次,比聽到阿嬤說「女人不要太聰明 」還揪心。
會說「沒空看書」的人,很明顯對書本有極大的誤解。如果你是行程表緊湊的創意工作者,如果你追求持續不斷的成長,你應該會說的是:
「我很忙,只好看書」。
我這樣說,有三個理由。
1️⃣ 讀書是創作資料庫的根本
喜劇圈打滾超過 25 年的美國老將 Gary Gulman ,曾在 2019 年連續每天在推特分享自己的「喜劇心得」,其中一條是:
|18. **讀書**。聽有聲書。你需要大量的字詞資料庫才能寫好笑話。
|用好文章轟炸你的大腦,這會讓你寫作功力進步。你也會學到新的|東西、新的視角。看到不會的字要查字典。
|「你若不是認真的讀者,你就不是認真的作家」 — J. K. Rowling
虛構、非虛構、小說、散文、論文、繪本…皆可。作為創作者,讀書是提升功力的重要方法。
2️⃣ 讀書是強化大腦的最佳藥物
研究顯示,閱讀可以強化長期專注力、減緩壓力、避免認知能力下降、增強同理心、提升睡眠品質與智力。(延伸文獻們見留言)
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款提升大腦效能的藥物,比得上讀書的效果。
3️⃣ 最重要的:讀書讓你的時間價值翻數千倍。(不誇張)
書本是圖文影音所有傳播媒介裡面最濃縮的「乾貨」,沒有之一。部落格、雜誌、影片、播客、短影音都比不上。
《不可能的任務》(The Art of Impossible)作者 Steven Kotler 特別強調,因為書本的是乾貨中的乾貨,「讀書」是所有巔峰表現者的學習方法。
怎樣的乾?作者 Kotler 比較他自己寫作不同形式文章時,投入的時間:
部落格文章:收集資料與寫作共一天半。(閱讀時間:五分鐘)
雜誌深度報導:調查背景、數十次訪談、寫作與編輯共四個月。(閱讀時間:二十分鐘)
書本: 上一本心流著作《The Rise of Superman》作者寫了十五年。(閱讀時間:五小時)
你看出來了嗎?
部落格:五分鐘換一天半
雜誌報導:二十分鐘換四個月
書:五小時換十五年
天壤之別。
以投入時間的 ROI (投資報酬率)說,沒有任何一種學習媒介比得上「五小時換十五年」這種交易。
假設 Kotler 一天寫書兩小時,連續十五年共投入 10,950 小時寫作。用 5 小時讀完,你的時間投資報酬率是 2190 倍。
這種數字連飆股群組都開不出來。
更不用提你換到的這十五年,可是兩次提名普立茲獎、寫過 11 本暢銷書,著名科普作家的思考結晶。
這不是尊崇讀書而貶低其他媒介。「影片」能傳達豐富情感、「現場演講」具有情緒渲染力、「音頻」可以一邊通勤運動做家事…但論資訊密集度,書本絕對是不折不扣的「乾貨」。
作者 Kotler 小時候,一位魔術師在附近經營一間狹長陰暗的魔術道具店。裡頭充滿各種讓小朋友著迷的玩意兒:紙牌、銅板、羽毛、假花、長劍、絲絨、奇形怪狀的鏡子…。
但是在櫃檯後方,走進店舖最顯眼的那一面牆,沒有擺放任何商品,只有滿滿的魔術書本。牆角到牆角,地板到天花板。
小 Kotler 問魔術師,為何不把書移到別的房間,在牆擺上更多道具,多賣一點呢?
魔術師搖搖頭,指著後面一牆書本說:「他們得留在這」。
「為什麼?」
魔術師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因為書本,才是收藏秘密的地方」。
💡 我經營《書不起》電子報,每週二晚上九點半發一封創作相關書籍的深度書摘:chiukaun.subst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