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七種死法 1:Youtube陷阱

加恩
Aug 10, 2022

--

簡單描述我的成為創作者歷程:

一開始做喜劇演員,職涯高峰做到去曼谷比賽,然後我輸了

待過夜夜秀,原本要轉正職可以成為喬瑟夫第二(?),然後我離職了

做過喜劇表演製作人,原本可以成為微笑丹尼第二(??),然後我離職了

做過PressPlay頻道製作人,原本可以成為網紅界沈威廉(???),然後我離職了

做過Podcast,原本可以成為喜劇界骨癌(?????),然後我停更了

做過Youtube…你懂我的意思

身為一個死了又死,不得超生的掙扎創作者,我來講講這條路上有哪些五花八門的死法感覺是再適合不過了。

基本上我對於「成為創作者」這條路的感覺,差不多就是艾爾登法環,你會一死再死,然後靠你死亡的經驗來幫你破關。

所以現在,你想要拍片/寫小說/寫詩/寫歌/寫部落格/寫笑話/畫畫/做podcast…

簡單來說,你想要創作。

第一步,你會怎樣做呢?

也許妳會先去網路上搜尋「如何成為___」,然後大量研究現有市場上的作品,了解讀者、聽眾、觀眾主流喜好,然後開始分析自己的利基點,開始研究拍片的技法、剪輯軟體應該使用Pr還是fcpx,小說應該從超短篇開始寫還是開始長篇計畫,應該買Shure SM57還是Blue Yati…,

然後在你做完充分完整的功課之後,你的創作者生涯應該可以起飛了,對吧?

恭喜你成為第一位死者。

死法一:做太多功課

最常發生的死法,是死在起跑點上。

我們總以為要上完課、做完調查、研究好題目…才能開始拍片。

畢竟,我們就是這樣從小聽到大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有一個小時砍一顆樹,我會用55分鐘磨利斧頭」…種種名言都在告訴你,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開始做一件事。

但實際上,很有可能你根本還沒開始,你的熱情就在做功課的階段燒完了。

這不是說都不要去做準備、功課,而是要小心「過度準備」的可能。

畢竟開始一項創作計畫是可怕的,恐懼可能會驅使你去做那些「看起來好像在做準備但實際上是逃避」的行為。

而且,沒有真的開始,你很難精確判斷你需要做哪些功課。

連內建的iMovie都沒打開過,卻花一大把時間在看「你適合Pr還是fcpx?」的影片,這大概很難說得過去。

我自己在學怎樣拍片的時候,就犯了這個錯誤:花一大堆時間在看打光、攝影機規格、剪輯炫砲小技巧、片場必備道具…但實際上根本沒拍幾隻片。

這其實是使用Youtube學習的一個陷阱:Youtube上的教學,都仍然希望你「看越多越好」,最好你一直陷在裡面一直看 “Tutorial”,讓廣告商不斷收割你的注意力,你也就一直活在「有做功課」的錯覺裡面沒有前進。

解法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也已經知道答案了:開始做。

《超速學習》其中一個觀念是「直截了當」,你想學寫一個遊戲程式?那你不需要先修微積分,你應該直接開始寫,遇到任何困難,再一關一關突破。

這樣學技能,最快。

想學寫文章?直接開始寫。

想學會拍片?直接開始拍。你有手機,有電腦,沒有理由不開始。

推薦書目:《超速學習》

--

--

加恩
加恩

Written by 加恩

💡 我是一位喜劇演員。我經營《書不起》電子報,每週二晚上九點半發一封創作相關書籍的深度書摘: chiukaun.substack.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