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專家是扼殺自己的最快方法
2019 年我離開喜劇,說來慚愧,主要的原因是「光環」。
當時,剛離開夜夜秀第二季。任何一場歐噴麥上台時,主持人介紹詞一定會是「博恩夜夜秀寫手加恩」。(除了博恩本人主持除外,他會說是「研究員」。)
那時的屁孩加恩,才剛開始追求喜劇兩年,而「夜夜秀」是多大的一個光環!對我而言,並不是一個可以隨手拿起、放下的重量。逐漸地,我從一開始的沾沾自喜,到後來被這個光環壓得喘不過氣。
「啊你不是夜夜秀寫手?現在講這種老二笑話喔?」每一場歐噴麥,每個觀眾眼睛都噴射著這個問句。
光環餵養著恐懼。
逐漸地,歐噴麥不再是測試笑話的地方,而是去飽受恐懼折磨的地方。我不再打磨笑話,反而讓老笑話打磨掉了我對喜劇的熱情。
這一點,也不好玩。
▋ 成為「專家」是扼殺自己的最快捷徑。
在外表,我們可以穿掛很多不同頭銜:「專家」、「冠軍」、「傳奇」、「專業」、「一哥」…
頭銜是他人對你的肯定,欣然接受是自信的象徵。然而,當這些頭銜變成了你的自我認同,麻煩就開始了。
寫給創作者的奇書《The Snow Leopard》就討論過這點。
《The Snow Leopard》一針見血地分析當今內容行銷界生態,也提倡創作者不應一昧地和「強者」競爭,而是應該創造新鮮觀點,定義一個只屬於自己的領域,佔地為王。
要做到這點,創作者必須不斷地重新定義自己。而要重新定義自己,你必須像是避開瘟疫一樣避開「專家」的稱號。
成為「專家」是扼殺自己的最快捷徑。
因為,「專家」的定義正是「你有許多答案」。既然你已經有了答案,你會停止問問題,停止尋找答案。當「專家」不幸成為了你的自我認同,你會走進「我好棒」的舒適圈,開始重複自己。
創新就是冒險,對「專家」的光環越是認同,冒險的代價就越高。
很不幸地,當你開始重複自己的時候,就是你變笨的時候。
「專家」在某些變動速度較慢的地方還姑且能生存(就不好說哪裡了)。但是,在肉搏實戰的喜劇現場、變動快速的新創、永遠保持學習的軟體工程界、千奇百怪的自媒體裡,「專家」往往是第一個被業餘愛好者鬥垮的。
因為愛好者沒有框架,沒有頭銜,只有源源不絕的熱情。
這樣的人是非常兇猛的。
MMA 武術界歷史上最傑出的傳奇選手 George St. Pierre 有個座右銘:「我永遠抱持『終生白帶』(white belt for life),讓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跟任何人學習」。
不論他的傳奇頭銜如何閃耀,他都深深地明白:纏在腰際上的永遠是他踏進武術界的那一天,親手為自己綁上的那一條白帶。
這條白帶象徵著「謙虛」,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驕傲的人停止學習;謙虛的人學習永無止盡。「終生白帶」的心態,讓這位 MMA 傳奇永遠在進步的路上。
人生如同擂台。
要嘛自己學會謙虛,要嘛讓對手教你什麼叫作謙虛。
💡 我經營《書不起》電子報,每週二晚上九點半發一封創作相關書籍的深度書摘:chiukaun.subst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