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可以從此不再尻槍?

關於一場「改掉二十年舊習慣」的實驗󠀠

加恩
6 min readJan 12, 2024

最近重讀《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同樣是討論習慣的書籍,個人認為這本比《原子習慣》更深入,也更多在討論群體如何產生習慣。
󠀠
尤其實用的,是附錄的《習慣改造指南》,裡頭闡述四個明確可執行的步驟,幫助你照著計畫改掉自己的舊習慣。
󠀠
我看完只有一個想法:既然明確可執行,那絕對要拿來實驗看看了。
󠀠
於是兩週前,我開始用這套方法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尻槍。
󠀠
「也許有一天,我可以完全不看A片與打手槍。」
󠀠
不是為了 NNN,不是為了宗教,也不是為了道德,就只是想測試這套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
畢竟,這可是累積了二十年的習慣!(十歲就會了,呵呵)
󠀠
如果這套方法連尻槍的習慣都可以改,那還有什麼改不掉?
󠀠
目前實測兩週,有效。
󠀠
單兵尚未進行清槍動作,且身體感覺良好,沒有動用太多意志力的感受,真的有種「好像可以持續下去一陣子」的感覺。
󠀠
以下是我的實驗過程。
󠀠
— -
󠀠
▋步驟一:找出慣性行為
󠀠
習慣就是我們大腦裡的自動執行程式:「 if 提示, then 執行習慣。return 獎勵」。
󠀠
要改變尻槍習慣,必須先辨認出這個「慣性迴路」:「提示 -> 慣性行為 -> 獎勵」。
󠀠
想要尻槍時,一定會先有一個提示,然後才開始一套慣性的「尻儀式」:關燈、關窗戶、關門、拿出衛生紙…etc,最後獲得尻完的放鬆感,獎勵。
󠀠
(如果你儀式包含其他內容,拜託不要告訴我。)
󠀠
步驟一是最簡單的,只要認知到「這樣的迴路存在」即可。
󠀠
▋步驟二:實驗測試找出「獎勵」
󠀠
究竟為什麼,大腦渴望尻槍?
󠀠
是身體的放鬆感?是發洩性慾?發洩壓力?
󠀠
畢竟,大腦真正渴望的不是「尻槍」本身,而是尻完之後帶來的「獎勵」。
󠀠
但這個「獎勵」是隱晦的。我們只知道「感覺很好」,但不知道「怎樣的好」。
󠀠
改變習慣的第一步,就是用實驗找出這個「獎勵」到底是什麼。
󠀠
首先發想假設:
󠀠
1. 尻槍是因為大腦渴望發洩壓力 -> 替代行為:「運動」
2. 尻槍是因為大腦渴望放鬆 -> 替代行為:「散步」
3. 尻槍是因為大腦渴望精神上的充電 -> 替代行為:「冷水澡」
4. 尻槍是因為大腦渴望單純的快樂 -> 替代行為:「甜食」
󠀠
有了種種假設之後,開始實驗,在下次出現尻槍衝動時,不要尻槍,而是去做替代行為。
󠀠
然後回到工作桌前設定 15 分鐘的計時器,看看自己是否還有打手槍的衝動。
󠀠
如果尻槍是因為想要放鬆,散步完之後應該不會想要尻槍。如果是想要發洩壓力,那運動完之後應該不會想要尻槍。
󠀠
用什麼行為取代不重要,重點是測試不同的獎勵類型,找出真正的「獎勵」,才可以用「會產生類似獎勵的其他行為」取代尻槍。
󠀠
經過兩週測試,我發現「冷水澡」帶來的放鬆感,是唯一讓我後續幾個小時內都沒有出現尻槍慾望的。
󠀠
於是實驗有結果了:我真正想要的獎勵是「精神上的放鬆與重新充電」,而冷水澡是一個有效的替代行為。
󠀠
▋步驟三:找出「提示」
󠀠
找出獎勵類型後,再來要標定引發習慣的提示。
󠀠
找到提示,就可以先發制人,提前進行替代行為,讓自己連尻槍的念頭都來不及出現,就已經滿足了大腦的需求。
󠀠
但要找到「提示訊號」其實不容易。我們生活在資訊的大量轟炸之下,引發習慣的提示訊號往往潛藏在雜訊中。
󠀠
還好,提示訊號可以歸納成這五類:
󠀠
1. 地點
2. 時間
3. 情緒狀態
4. 其他人
5. 緊接在前的行為
󠀠
因此,在「尻槍」的衝動出現時,照著這格式寫下當時的狀態,可以幫助分辨真正的「提示訊號」。
󠀠
我的紀錄大概長這樣 — —
󠀠
第一天:
󠀠
1. 地點:電腦桌前
2. 時間:下午五點半
3. 情緒狀態:剛從外面回家,有點焦慮工作做不完
4. 其他人:獨自一人
5. 緊接在前的行為:剛運動完
󠀠
隔天:
󠀠
1. 地點:房間
2. 時間:早上十點
3. 情緒狀態:微微焦慮今天是否有足夠時間工作(我的日常)
4. 其他人:獨自一人
5. 緊接在前的行為:剛中斷工作,進入中間的休息時間
󠀠
第三天:
󠀠
1. 地點:電腦桌前
2. 時間:下午三點
3. 情緒狀態:心累,覺得還有事情要做很煩
4. 其他人:獨自一人
5. 緊接在前的行為:寫作
󠀠󠀠
連續記錄幾天,很快就可以抓出模式。
󠀠󠀠
這三天紀錄可以整理出,「對工作的焦慮」與「獨自一人」會讓我產生尻槍的衝動。
󠀠
觀察到這裡,其實整個迴路就明顯了:
󠀠
「引發習慣的提示」:獨自一人,對工作感到焦慮的時候
「慣性行為」:尻槍
「獲得的獎勵」:獲得充電的感覺,比較可以面對工作
󠀠
注意我說「充電的感覺」,因為我發現,尻槍後其實我的工作動力下降,精力減少,並沒有真的幫助我充電,整件事更像是在逃避焦慮。
󠀠
因此面對工作的焦慮,我需要一個能在 15 分鐘內快速重新充電的方法,來取代尻槍的舊習慣,而冷水澡就是這個新方法
󠀠
▋步驟四:訂定計畫
󠀠
這個步驟,就是刻意引介新的習慣,把舊習慣改寫成自己想要的 「if then 」函式。
󠀠
舊的習慣函式:if 「對工作感到焦慮」 ,then 「打手槍」。
新的函式:if 「對工作感到焦慮」 then 「洗冷水澡」。
󠀠
步驟四是最難的。
󠀠
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選擇「新習慣」。
󠀠
Choose life.
󠀠
許多時候,舊習慣差點勝利。
󠀠󠀠󠀠
但是,每次新習慣成功時,專注在感受新習慣帶來的獎賞,會讓大腦記得「洗冷水澡其實比較放鬆嘛」,於是下一次更有機會選擇冷水澡而非尻槍。
󠀠󠀠
要注意一點是,洗冷水澡的用意並不是「戒掉」或「壓抑」尻槍習慣,而是「取代」尻槍,獲得更有效的精神充電。
󠀠󠀠
壓制只是暫時,渴望若一直沒有滿足,久了一定會自爆。
󠀠
要改變習慣,你必須順從本性,並且利用本性的力量。
󠀠
「Nature, to be commanded, must be obeyed.」 — — Francis Bacon
󠀠
— -
󠀠
我完全不覺得打手槍有什麼問題。
󠀠
這個分享,不是在「指導」任何人該怎樣過生活。
󠀠
我只是認為,打手槍應該是一種「想要」而非「需要」。
󠀠
想到我這個習慣已經二十年,我正在過一個「需要尻槍才能活」的人生,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
所以才選擇尻槍,作為第一個改變舊習慣的計畫。
󠀠
目前只有兩週,持續觀察中,等到三個月後再來向大家報告。
󠀠
也許實驗真的成功了,持續一年兩年沒有尻槍,然後才發現「啊,其實偶爾自己來一發的生活也不錯」。
那也很好,至少我知道那樣的生活長怎樣。
󠀠
「我們這輩子不過是習慣之總和:做事的習慣、情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靈性的習慣 — — 讓我們無法抗拒,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命運。」 — — William James

💡我經營《書不起》電子報,每週二晚上九點半發信,以深度書摘總結我一週的研究成果,一起成為更聰明的智人: chiukaun.substack.com

--

--

加恩
加恩

Written by 加恩

💡 我是一位喜劇演員。我經營《書不起》電子報,每週二晚上九點半發一封創作相關書籍的深度書摘: chiukaun.substack.com

No responses yet